嗜麦芽黄单胞菌肺炎是因感染嗜麦芽黄单胞菌而造成的肺部炎症。以下是其详细介绍:
- 病因:嗜麦芽黄单胞菌为革兰阴性需氧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当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如患有严重基础疾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或广谱抗生素、进行创伤性检查和治疗(如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纤维支气管镜等)且无菌操作不规范等情况下,容易感染发病。
- 好发人群: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包括长期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器官移植术后患者、重症监护室患者、呼吸道有创检查及手术者、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者、老年人等。
- 症状:常见症状有发热(体温常高于 38℃)、咳嗽、咳痰(痰液多为黄色或白色)、胸痛、呼吸困难、食欲不振等。查体可闻及肺部啰音,部分患者可有唇色发绀、杵状指、少尿、呼吸音低下、水肿等表现。
- 检查:
- 血常规检查:嗜麦芽黄单胞菌感染者,中性粒细胞计数可持续减少,但血常规检查不是确诊依据。
- 细菌培养:采集患者的痰液等分泌物做细菌培养,若培养结果见嗜麦芽黄单胞菌则有助于确诊,但部分患者的培养结果可为复合菌种。
- 胸部影像学检查:胸部 X 线或 CT 影像学检查可见,早期多为斑片状段性肺炎或单侧大叶性肺炎,部分进展为两肺多发结节状浸润。
- 并发症:若不及时治疗,可并发胸膜肥厚和粘连、肺脓肿、肺肉质变、肺出血、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等。
- 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有效的抗生素,如复方磺胺甲噁唑、米诺环素、左氧氟沙星等,常采用联合治疗。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疾病,调节免疫功能,给予相应的营养支持。对于单发的肺脓肿患者,若出现呼吸衰竭等危重情况时,可考虑进行肺脓肿引流术,但该方法仅作为急救手段,一般不常规使用。
- 预后:本病的预后与细菌的耐药情况、患者的自身特点以及治疗是否及时有关。若治疗及时、患者身体素质较好,并有敏感的抗生素,则症状可以得到缓解;反之,则预后不良,随着疾病的进展,可引起全身感染,甚至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