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鼻疽杆菌肺炎由类鼻疽假单胞杆菌感染引起,主要有以下传播途径:
- 接触传播:直接接触含有致病菌的水或土壤,经破损皮肤而感染,这是主要传播途径。如在流行区从事农业生产、野外作业等人群,皮肤有伤口时接触到被污染的水或土壤,就容易感染类鼻疽杆菌。
- 呼吸道传播:吸入含有病原菌的尘土或气溶胶,经呼吸道感染。在一些特定环境中,如进行建筑施工、挖掘作业时扬起的尘土,或在实验室处理类鼻疽杆菌样本时,若防护不当,都可能吸入含菌的尘土或气溶胶而引发感染。
- 消化道传播:吞噬被病原菌污染的食物,经消化道感染。如果食用了被类鼻疽杆菌污染的食物,尤其是未彻底清洗或煮熟的食物,细菌可能会在消化道内繁殖,进而侵入人体引发感染。
- 虫媒传播:被吸血昆虫(蚤、蚊)叮咬而造成感染。类鼻疽杆菌能在印度客蚤和埃及伊蚊的消化道内繁殖,并保持传染性达 50 天之久。在流行区,被这些带菌的昆虫叮咬后,就有可能感染类鼻疽杆菌。
人群对类鼻疽杆菌普遍易感,尤其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如老年人、小儿,以及患有慢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的人群,更容易感染类鼻疽杆菌而患上肺炎。环境因素也对类鼻疽杆菌的滋生和传播有重要影响,高温、潮湿的气候以及缺乏通风、卫生条件较差的居住环境,有利于类鼻疽杆菌的滋生,增加了感染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