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症状表现
患者在运动后5-10分钟出现胸闷、喘息、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通常在30-90分钟内自行缓解,少数需药物干预。部分患者可能表现为头痛、腹痛等非典型症状。 -
发病机制
- 热丢失与水分丢失:剧烈运动时张口呼吸导致冷空气直接刺激气道,黏膜温度下降和水分流失引发痉挛。
- 炎症反应:白三烯等炎症介质释放增加,导致气道平滑肌收缩。
- 神经调节异常:交感神经反应性降低和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可能参与发病。
-
易发人群与运动类型
过敏体质者、青少年及冬季项目运动员更易患病。长跑、游泳、骑自行车等高强度或干燥寒冷环境下的运动风险较高。 -
预防与管理
- 运动前充分热身,使用鼻呼吸减少冷空气刺激。
- 避免在寒冷、污染环境中运动,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预防发作。
- 选择游泳(无氯气泳池)、散步等低强度运动,控制单次运动时间。
若出现运动后持续呼吸困难、嘴唇发紫等严重症状,需立即就医。通过规范治疗和科学运动管理,患者仍可安全参与体育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