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常见原因
- 误服含磷物质:如火柴头(含黄磷或赤磷)、灭鼠药(磷化锌)等,儿童因好奇误食风险较高。
- 磷烧伤:接触黄磷烟雾或磷化氢气体,多见于工业事故。
2. 典型症状
- 轻度中毒:口腔、食道、胃部灼烧感,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呕吐物和粪便有大蒜臭味,黑暗处可见荧光。
- 重度中毒:呕血、血便、呼吸困难、血压下降、昏迷,甚至1-2日内死亡。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肝肿大、黄疸、皮下出血等。
3. 诊断方法
- 病史与症状:结合误服或接触磷的病史,以及上述典型症状。
- 实验室检查:呕吐物/粪便检测磷含量(暗处发荧光);血液检查显示白细胞减少、胆固醇升高、凝血功能异常等。
4. 紧急治疗
- 洗胃:误服后5小时内需用1:5000高锰酸钾或0.1%硫酸铜溶液洗胃,直至洗出液无蒜臭味。
- 导泻:使用硫酸钠或液体石蜡,禁用硫酸镁以防加重中毒。
- 支持治疗:静脉注射葡萄糖、维生素C保护肝肾,必要时换血或使用止血药物。
- 吸入性中毒:迅速转移至空气新鲜处,冲洗皮肤污染部位,积极治疗肺水肿。
5. 预防措施
- 妥善存放灭鼠药,避免儿童接触火柴、含磷化学品。
- 工业操作时佩戴防护装备,减少磷暴露风险。
若出现疑似中毒症状,需立即就医,避免延误治疗导致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