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误服含无机磷的试剂
这是最常见的中毒原因,多见于儿童误食含磷灭鼠药(如磷化锌)或火柴头残留的赤磷、黄磷。例如,磷化锌进入人体后会与胃酸反应生成磷化氢和氯化锌,腐蚀胃肠道黏膜并引发全身性中毒。黄磷毒性更剧烈,成人致死量仅60-100mg,可破坏细胞酶功能,导致肝、肾等器官衰竭。 -
磷烧伤
接触黄磷烟雾或磷化氢气体可引起吸入性中毒,表现为急性肺水肿、呼吸困难,严重者短期内死亡。皮肤接触液态磷或含磷化合物残留物(如火柴盒边药)也可能通过腐蚀性损伤导致中毒。 -
职业暴露风险
化工厂工人、实验室人员等因操作不当或防护缺失,可能意外接触高浓度磷化合物,增加中毒风险。
关键机制:无机磷通过抑制细胞内酶活性(如胆碱酯酶)干扰代谢,引发多器官损伤,同时其强腐蚀性可导致消化道穿孔、皮肤灼伤等直接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