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氏并殖吸虫病(Paragonimiasis westermani),又称肺吸虫病,是一种由卫氏并殖吸虫(Paragonimus westermani)引起的慢性寄生虫感染疾病。这种寄生虫主要寄生于人体的肺部,但也可以侵犯其他脏器,如脑、脊髓、肝脏、皮肤等部位。
病原学
卫氏并殖吸虫的生活史包括成虫、虫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和童虫等阶段。成虫通常寄生在终宿主的肺组织中,以宿主的血液及组织液为食,并能存活6至20年。虫体呈椭圆形,背部隆起,腹部扁平,活体颜色为暗红色,固定后则呈现灰白色,长度约为7-12毫米,宽度4-6毫米,厚度2-4毫米。
传播途径
卫氏并殖吸虫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食用未充分煮熟的含有囊蚴的淡水蟹或蝲蛄而感染。饮用被污染的生水也可能导致感染。这些囊蚴能够在小肠内脱囊,释放出尾蚴,随后穿过肠壁进入腹腔,并进一步移行至其他器官,最终定居于肺部发育为成虫。
临床表现
该疾病的潜伏期可以从几天到数月不等,平均大约3至6个月。根据病程的不同阶段,卫氏并殖吸虫病可以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两种形式:
-
急性期:通常表现为非特异性症状,如食欲减退、乏力、腹痛、腹泻、低热等。严重时可能出现高烧、胸痛、咳嗽等症状。
-
慢性期:慢性期的症状更加多样化,取决于虫体寄生的具体位置。最常见的类型是胸肺型,约占病例总数的90%,其特征为咳嗽、咳铁锈色痰、胸痛等。还有腹肝型、皮下型、脑脊髓型等不同类型的表现。
诊断与治疗
确诊卫氏并殖吸虫病需要依靠病原学检查,例如从患者的痰液、粪便或者摘除的皮下包块中找到虫卵或虫体。免疫学检测方法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也有助于诊断。对于疑似病例,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线或CT扫描可以帮助发现病变的位置和性质。
治疗方面,吡喹酮是首选药物,具有良好的疗效。除了药物治疗外,还需要注意支持疗法和并发症处理,比如针对胸腔积液、肝脓肿等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预防措施
预防卫氏并殖吸虫病的关键在于避免食用未经充分烹饪的淡水蟹或蝲蛄以及饮用未经处理的水源。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寄生虫病的认识,改善个人卫生习惯也是重要的预防策略。
卫氏并殖吸虫病是一个复杂的寄生虫病,它不仅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带来严重的社会经济负担。了解其病因、传播途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防治措施对于有效控制该疾病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