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房折返性心动过速(Sinus Node Reentrant Tachycardia, SNRT),也称为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是一种特定类型的心律失常,它属于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一种。这种心律失常的特点是心跳异常快速且规则,通常突然发作并同样突然终止。
病理机制
窦房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发生机制涉及心脏的电生理特性。在正常情况下,心脏的节律由位于右心房的窦房结控制,它作为心脏的自然起搏器发出电信号,这些信号通过心脏传导系统传播,导致心房和心室有序收缩。在窦房折返性心动过速中,由于窦房结及其邻近区域的心房组织之间存在异常的电信号传导路径,形成了一个闭合的循环或“折返”电路。当适时的房性期前收缩进入窦房结后,激动缓慢地传至原先的阻滞区,如果此时该区及原先激动过的心房已经脱离了不应期,则可再次激动引起窦性回波,反复循环折返即形成心动过速。
发病人群与病因
窦房折返性心动过速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的人群中,但它更常见于老年人群体,尤其是那些患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如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受到影响,占病例的大约60%。尽管如此,也有部分无明显心脏结构异常的个体可能会经历此类心动过速。
临床表现
患者可能会经历一系列症状,包括但不限于心悸、胸闷、头晕甚至晕厥。具体症状取决于心动过速发作时的心率速度、持续时间以及是否伴有其他基础心脏病。例如,心率可能达到每分钟100到200次,多数情况下为100到130次,平均约为130次/分钟。发作期间的症状可以从轻微不适到严重的血流动力学障碍不等,严重者可能出现低血压或心力衰竭。
诊断方法
诊断窦房折返性心动过速通常依赖于心电图检查(ECG),它可以捕捉到典型的心动过速特征。对于短暂发作的情况,Holter监测或者事件记录器可以帮助捕捉发作时的心电活动。在某些情况下,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医生可能会推荐进行心脏程序刺激测试或是心内电生理研究。
治疗方案
治疗窦房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大类。药物治疗主要用于控制急性发作,常用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腺苷等。对于那些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频繁复发的患者,射频消融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其成功率高,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窦房折返性心动过速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健康问题,因为它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认为自己可能有这种情况,请尽快联系医疗专业人士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