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饮食调整
- 避免乳糖摄入:确诊后应立即停止食用含乳糖的食物(如牛奶、冰淇淋等),改用无乳糖或低乳糖奶制品(如酸奶、奶酪)。
- 补充其他碳水化合物:选择大米、面条等易消化食物保证能量供应,同时增加膳食纤维(如水果、蔬菜)改善肠道健康。
- 特殊配方奶粉:乳糖不耐受婴儿可使用无乳糖奶粉或添加乳糖酶的豆奶粉。
-
药物治疗
- 乳糖酶替代:口服乳糖酶制剂帮助分解乳糖,减轻腹胀、腹泻等症状。
- 止泻与保护胃肠黏膜:腹泻严重时可用蒙脱石散等药物缓解症状。
- 补充消化酶:若合并其他消化酶缺乏(如胰酶不足),需针对性补充。
- 抗生素治疗:若由细菌感染引起,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
营养支持与监测
- 纠正营养缺乏:长期腹泻可能导致维生素(如B12、D)及矿物质(钙、铁)缺乏,需通过补充剂或调整饮食补充。
- 静脉营养:重症患儿可短期通过静脉补充营养,待症状缓解后转为口服。
- 定期随访:监测生长发育和营养状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其他辅助措施
- 中医调理:推拿按摩可促进胃肠蠕动,中药可辨证调理体质。
- 心理支持:长期饮食限制可能引发情绪问题,家长需给予耐心疏导。
注意事项:治疗需个体化,急性期优先控制症状(如补液、止泻),慢性病例需长期管理饮食。若症状反复或加重,应及时就医排查继发疾病(如肠道感染、短肠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