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酰苯胺类中毒是因过量服用乙酰苯胺类药物或接触相关化合物而引起的中毒现象。以下是其详细信息:
- 常见中毒原因
- 药物过量使用:乙酰苯胺类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常用于解热镇痛。若患者自行加大剂量、频繁用药或同时服用多种含此类成分的药物,易引发中毒。儿童因用药剂量把控不当,更易出现此类情况。
- 误服或自杀:误将乙酰苯胺类化合物当作其他物品服用,或有意大量服用此类药物以图自杀,是导致中毒的特殊原因。
- 职业接触:在化工生产等行业中,工作人员若不注意防护,接触到乙酰苯胺类化合物,通过皮肤吸收或呼吸道吸入,也可能引起中毒。
- 中毒机制
- 药物在体内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对肝脏有毒性的代谢产物。正常情况下,这些代谢产物可与体内的谷胱甘肽结合而解毒,但过量服用时,谷胱甘肽被耗尽,代谢产物便会损伤肝细胞,导致肝功能异常。还可能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血液系统等,引发一系列症状。
- 临床表现
- 消化系统症状:早期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厌食等表现。严重时,可能出现肝区疼痛、黄疸,甚至发生肝功能衰竭,表现为腹水、肝性脑病等。
- 血液系统症状:可引起溶血性贫血,出现面色苍白、头晕、乏力等症状。还可能导致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使患者皮肤、黏膜呈现青紫色,严重时可影响氧气输送,导致呼吸困难甚至昏迷。
- 泌尿系统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少尿、无尿等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表现,这是由于药物对肾脏产生损害,导致肾脏功能障碍。
-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患者可能出现头痛、头晕、乏力、精神萎靡,严重者可出现烦躁不安、谵妄、抽搐、昏迷等症状。
- 治疗
- 清除毒物:若为口服中毒,应尽快催吐、洗胃,以减少药物吸收。可给予活性炭吸附毒物,促进其排出体外。
- 使用解毒药物:乙酰半胱氨酸是常用的解毒药,它可提供巯基,补充谷胱甘肽的不足,加速对乙酰氨基酚的代谢产物解毒,减轻肝脏损伤。应尽早使用,一般在中毒后 8 小时内使用效果最佳。
- 对症支持治疗:根据患者出现的不同症状进行相应处理。如保护肝脏功能,给予护肝药物;纠正贫血、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必要时输血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对昏迷患者,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 预防
- 严格按照医嘱或药品说明书使用乙酰苯胺类药物,避免自行增减剂量。
- 妥善保管药物,防止儿童误服。
- 从事相关职业的人员,要加强防护意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佩戴好防护用品,避免接触乙酰苯胺类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