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生育津贴的计发基数根据参保类型和生育情况有所不同,具体如下:
一、计发基数计算方式
-
基本公式
生育津贴 = 职工生育或手术时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 30 × 规定假期天数
其中:
-
职工月平均工资 :按参保人生育或手术前12个月的缴费工资总和除以参保人数计算;
-
假期天数 :顺产98天,难产(含剖宫产)增加30天,多胞胎每多1个婴儿增加15天。
-
-
特殊情况处理
-
若职工本人工资高于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按职工本人工资计发;
-
若低于,则按用人单位平均工资计算。
-
二、2025年最新标准
-
计发基数范围
-
以职工生育或手术时用人单位 上年度 (即2024年)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
-
若单位当年新参保,以该单位2024年参保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
-
-
假期天数
-
顺产:98天
-
难产:98 + 30 = 128天
-
多胞胎:每多1个婴儿增加15天。
-
三、示例计算
-
职工小吴 :2024年工资8000元/月,顺产98天
生育津贴 = 8000 ÷ 30 × 98 ≈ 26133元;
-
职工小王 :单位2024年平均工资6000元/月,难产128天
生育津贴 = 6000 ÷ 30 × 128 ≈ 25600元。
四、其他注意事项
-
奖励假不计入 :生育津贴仅覆盖产假、流产假等生育相关假期,80天奖励假需另行申请失业救济金;
-
政策调整 :2021年改革后,计发基数从“全市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调整为“本人月平均缴费基数”,体现了缴费与待遇挂钩原则。
以上信息综合了2021年改革后的最新政策及2025年执行标准,确保计算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