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终末期肺炎是指各种疾病晚期或长期卧床,体质极度衰竭导致免疫机能低下和呼吸系统防御机能减退所致的肺炎。以下是其相关信息:
- 常见病因:引起终末期肺炎的常见疾病包括各种脑血管病恢复期、恶性肿瘤晚期、重症糖尿病患者、肝肾功能衰竭、脑外伤、放疗化疗患者、获得性免疫缺陷症(AIDS)、大手术后、器官移植患者,以及留置导尿和气管插管的患者。
- 症状特点
- 大多无典型肺炎的症状如发热、咳嗽、咳痰等,起病方式一般以精神萎靡、乏力、卧床、大小便失禁、神志变化、跌倒多见,易误诊及漏诊。
- 病情变化多端,并发症多见,如呼吸衰竭、心肾功能衰竭、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脱水等,预后较差。
- 常有多脏器功能受累或营养不良、全身衰竭。
- 疗效差,病死率高。
- 有反复感染的特点,常有二重或多重感染,起病隐袭,病程易迁延。
- 发病机制:人每天吸入大量空气,其中可能含有大量微生物,一般情况下肺和呼吸道的防御机制可将致病因子排出、灭活和消除,但如吸入的病原微生物过多或过强,或肺的防御功能减退就可能导致呼吸道炎症的发生。终末期肺炎大多为小叶性支气管性肺炎,由于患者吞噬细胞功能减退,不能及时吞噬肺泡内的异物,易导致吸收延缓性肺炎。吸入性肺炎也是终末期肺炎的一种常见类型,吸入物可刺激气管引起支气管痉挛,之后造成支气管上皮的急性炎症及支气管周围炎症浸润,还可导致间质性肺水肿、肺脓肿、微肺不张等,进而造成通气不足、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和动静脉分流增加,导致低氧血症或酸中毒。
- 诊断方法:终末期肺炎往往缺乏典型体征,诊断主要依据肺部 X 线,有小片状阴影,结合肺部可闻及水泡音,即可诊断。
- 预防措施:对于终末期患者,社区应进行登记备案,定期对本人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可根据季节变化及病原体流行情况进行针对性的预防接种,尽量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经常开窗通风,定时煮沸食醋进行房间空气消毒。对于长期卧床患者,要定期翻身、拍背,以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引流,减少感染机会。每天做口腔清洁护理,防止口腔内病原微生物的吸入。保证睡眠时间,饮食应给予营养丰富的食物,可在床上做一些功能锻炼,以增强机体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