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尘肺是一种因长期吸入棉、麻等植物性粉尘而引起的呼吸道阻塞性疾病,在《职业病分类和目录》中归类为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其他呼吸系统疾病。以下是其详细介绍:
病因
- 粉尘暴露:长期在棉纺厂、轧棉籽厂、废棉利用厂、棉籽油厂等场所工作,吸入大量棉花、亚麻、大麻等植物纤维粉尘,是导致棉尘肺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开棉、混棉、清棉、梳棉等环节,粉尘浓度较高,工人患病风险更大。
- 环境与防护因素:工作场所通风不良、粉尘浓度超标,以及个人防护措施不到位,如未正确佩戴口罩、缺乏有效的通风设备等,会增加粉尘吸入量,进而提高患病几率。
- 个体因素:个体易感性存在差异,吸烟、年龄较大以及本身有基础健康问题的人群,可能对棉尘更为敏感,患病风险相对较高。
症状
- 早期症状:在接触棉尘的初期,患者可能在休假后的星期一或长时间脱离工作后再次上班的第一天,工作几个小时后出现胸部发紧、气短的症状,一般在下班离开作业环境后很快消失。初期,一周内的其他工作日通常不会出现此症状。还可能伴有干咳。
- 病情进展症状:随着病情加重,症状会逐渐恶化,除了胸部紧束感、气短、咳嗽等症状加重外,还可能伴有气喘,且在星期二及以后的工作日也会发病,甚至延续到周末。患者还可能出现持续咳痰的症状,痰液多为白色黏液痰。部分患者会出现神经衰弱症状,如头晕、头痛、乏力、食欲减退等。严重时会发展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出现呼吸困难,甚至在日常活动或休息时也会感到气短。
诊断
主要依据患者有较长时间接触棉花、亚麻、软大麻等植物性粉尘的职业史,结合临床上特征性的胸部发紧、干咳等典型症状,以及急性或慢性肺通气功能损害的检查结果进行诊断。需要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阻塞性呼吸系统疾病。肺功能检查、胸部 X 光或 CT 等检查有助于了解肺部病变情况,辅助诊断。
治疗与预防
- 治疗:一旦确诊,应立即让患者脱离粉尘环境。治疗方法包括综合治疗,如休息、营养支持、适当锻炼、预防感染等,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药物治疗方面,克矽平、柠檬酸铝、黄根等药物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对于病情严重、肺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肺移植等手术治疗,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
- 预防:关键在于加强职业卫生管理,改善工作环境。企业应采取有效的通风措施,降低工作场所的棉尘浓度,为工人提供合格的防护用品,如口罩等,并定期组织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工人自身也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正确佩戴防护用品,遵守操作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