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性胸腔积液是指发生于肝功能失代偿期患者的胸腔积液,通常为晚期肝硬化的临床表现。其病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 肝硬化:
- 门静脉高压:肝硬化导致门静脉压力增高,使腹腔血管压力增加,液体容易从血管内渗透到腹腔形成腹水。当腹腔内压力高于胸腔内压力时,腹水可通过膈淋巴管或经膈肌缺损处进入胸腔,形成胸腔积液。奇静脉侧支循环建立后压力增高,也会引起血浆外漏,导致胸腔积液。
- 低蛋白血症:肝硬化患者肝脏合成功能下降,身体营养状况不良,会造成低蛋白血症,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血管内液体漏出至胸腔,形成胸腔积液。
- 肝淋巴流量增加:肝硬化时肝淋巴流量增加,致使胸膜淋巴管扩张、淤积和破坏,淋巴液外溢而形成胸腔积液。
- 其他肝脏疾病:
- 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导致持续性肝炎,若未及时治疗,可能发展成肝硬化,进而引发胸腔积液。肝炎后综合征作为急性病毒性肝炎康复期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会导致肝功能损害、中毒及细胞坏死,从而引发胸腔积液等症状。
- 肝癌:肝癌细胞侵犯膈肌或转移至胸膜,会导致胸膜的炎症和渗出,产生胸腔积液。肝癌破坏肝脏结构及功能,使肝脏合成白蛋白能力下降,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也会促使胸腔积液形成。
- 肝衰竭:肝脏功能严重受损达到肝衰竭程度时,身体多个系统受影响,可能出现肺部胸腔积液的情形。
- 其他因素:乙肝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胸膜,可引起毛细血管炎症,使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渗出增多形成胸腔积液。肝脏近膈面肿瘤直接刺激侵蚀膈肌,产生胸膜反应,也会使渗出增多形成胸腔积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