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病因与危险因素
- 主要病因:右冠状动脉急性血栓闭塞是主要诱因,少数由左冠状动脉回旋支闭塞导致。
- 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肥胖及年龄(45岁以上)是重要危险因素。
2. 临床表现
- 典型症状:
- 低血压:因右心室泵血功能下降,导致全身血流量减少。
- 颈静脉怒张与肝大:右心衰竭导致静脉回流受阻。
- 呼吸困难:肺部淤血或水肿引发呼吸急促。
- 心律失常:常见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严重时可出现室性心律失常。
- 心前区疼痛:剧烈胸痛,可能放射至左肩、左臂。
3. 诊断方法
- 心电图:V3R~V7R导联ST段抬高(尤其是V4R、V5R)是重要特征。
- 超声心动图:显示右心室扩大、收缩功能减退及附壁血栓。
- 心肌酶学检查: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显著升高。
- 血流动力学监测:右房压升高(≥10mmHg),肺动脉楔压(PCWP)正常或略高。
4. 治疗原则
- 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吸氧、镇痛(如吗啡)。
- 血容量补充:通过输液增加右心室前负荷,但需避免使用利尿剂和硝酸酯类药物。
- 抗心律失常:阿托品或临时起搏器用于严重心动过缓。
- 再灌注治疗:早期溶栓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以开通闭塞血管。
- 并发症处理:如三尖瓣反流需手术修复,心源性休克需升压药物支持。
5. 并发症
- 肺动脉栓塞:右心室血栓脱落导致。
- 室间隔破裂:右心室压力增高引发。
- 心源性休克:合并左心室功能不全时风险增加。
总结
右室心肌梗死需早期识别并及时干预,以改善预后。治疗需结合血流动力学监测,避免常规用于左心梗的药物(如利尿剂),并重视心律失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