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胸膜阿米巴病是由溶组织阿米巴原虫感染人体后,侵入肺和胸膜所引起的病变,是阿米巴病肠外并发症之一。以下是其详细介绍:
病因
主要是感染溶组织阿米巴原虫。阿米巴包囊经口感染后,在肠道内形成滋养体,可侵入肠壁血管,随血流播散至肺和胸膜,也可由肝脏阿米巴脓肿直接穿破膈肌蔓延至肺部和胸膜,少数情况下,肠道阿米巴可经淋巴、血管播散至肺和胸膜。原发性胸部阿米巴病罕见,多由阿米巴包囊经吸入呼吸道致病。
临床表现
- 症状:
- 急性起病:多有发热、寒战。
- 慢性起病或慢性期:患者可有营养不良、消瘦、贫血等。早期阿米巴脓肿刺激膈肌,会引起下胸部疼痛,并可反射至肩颈部。若侵入胸腔,可有干咳或咳少量黏性痰或脓痰,脓肿破入支气管则咳出大量酱红色或巧克力色黏稠脓性痰,每日痰量可达数百毫升,亦可大量咯血,若为肝胆道支气管瘘则咳出苦味胆汁痰。
- 体征:右下胸呼吸运动减弱,肝区肋间隙肿胀或压痛,右肺下部叩诊呈浊音、实音,呼吸音减弱或有啰音,胸腔积液等。合并肝脓肿者,可触及肝肿大且有压痛,慢性患者可见杵状指、趾。
检查
- 血常规:急性期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数增高,久病者可有贫血。
- 血沉:急性期患者血沉增快。
- 痰液和胸腔积液检查:典型者胸腔积液与痰外观呈巧克力色,早期胸腔积液可为草黄色渗出液,合并感染时可为黄色脓性。从痰或胸腔积液中可查到阿米巴滋养体,但阳性率较低,仅约 15%~20% 左右。
- 血清学检查:应用已知抗原检测阿米巴抗体,阳性率可高达 90% 以上,对难以找到原虫的肠外阿米巴病诊断意义更大。常用方法有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间接血凝试验(IH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流免疫电泳(CIE)等。
诊断
根据有阿米巴痢疾或其他肠道阿米巴感染病史,出现胸痛、咳嗽、咳痰、咯血等症状,结合痰涂片或培养找到阿米巴滋养体或包囊,血清学检查检测到特异性抗体,以及胸部 X 线、CT 等影像学检查显示肺部浸润阴影、空洞、胸腔积液等表现,可作出诊断。
治疗
- 药物治疗:多数应采用抗阿米巴药物治疗,甲硝唑是阿米巴病首选药物,替硝唑、奥硝唑等也可选用。
- 穿刺引流:继发化脓性的阿米巴脓胸可穿刺引流,用甲硝唑反复冲洗胸腔。
- 手术治疗:肺脓肿肝 - 支气管瘘、肝 - 胸膜支气管瘘,已造成肺组织永久性损害的慢性肺脓肿及脓胸后肺萎缩的患者,可手术切除病变肺段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