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表现与症状
- 早期症状:发热、食欲下降、消瘦、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等。
- 典型症状:
- 反复感染:如败血症、肺炎、腹泻、鹅口疮等;
- 生长发育障碍:体重不增、低出生体重、发育迟缓;
- 机会性感染: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常见致死原因)、巨细胞病毒感染等;
- 肿瘤风险:卡波西肉瘤等。
诊断与治疗
- 诊断:通过检测新生儿血液中的HIV抗体、病毒核酸,结合临床表现和家族病史综合判断。
- 治疗:
- 抗病毒药物(如齐多夫定、拉米夫定)抑制病毒复制;
- 控制机会性感染(如抗生素、抗真菌药物);
- 支持性治疗(营养支持、免疫调节)。
预防与预后
- 母婴阻断措施(如孕期抗病毒治疗、避免母乳喂养)可显著降低感染风险;
- 早期诊断和治疗可延长生存期,但未经治疗的患儿多在5岁前因严重感染或肿瘤死亡。
若新生儿出现持续发热、反复感染、发育迟缓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