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发性与危险因素
老年人是胃食管反流病的高发群体,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可达17.5%,主要与以下因素相关:
- 生理功能退化:食管下括约肌松弛、膈肌力量减弱、食管蠕动减慢,导致抗反流屏障功能下降。
- 疾病与药物影响: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钙通道阻滞剂等药物,或合并肥胖、糖尿病等疾病,会加剧反流风险。
- 生活习惯:高脂饮食、吸烟、饮酒、睡前平躺等习惯易诱发反流。
2. 症状特点
老年人症状常不典型,易漏诊或误诊:
- 典型症状:烧心(胸骨后灼烧感)、反酸(胃内容物反流至口腔)多发生于餐后或平躺时。
- 非典型症状:上腹痛、嗳气、吞咽疼痛,甚至慢性咳嗽、哮喘等食管外症状。
- 并发症:长期反流可导致糜烂性食管炎、食管狭窄,甚至增加食管腺癌风险。
3. 诊断与治疗
- 诊断:需结合胃镜检查、食管反流监测等手段,尤其对症状不典型者需排除心源性胸痛等其他疾病。
- 治疗:
- 药物:首选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或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需注意长期用药的潜在风险。
- 生活方式调整:避免刺激性食物、戒烟限酒、饭后避免立即平躺,肥胖者需减重。
- 手术:严重病例可考虑腹腔镜胃底折叠术,但需严格评估适应症。
4. 预防重点
预防需从饮食、体位和生活习惯入手,如减少高脂饮食、睡前2小时禁食、抬高床头等。对于合并基础疾病的老年人,需定期随访并调整用药方案。
若出现频繁烧心、吞咽困难或体重下降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排查,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