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休假新规主要涉及法定节假日调整、年休假优化及特殊群体保障,具体变化如下:
一、法定节假日调整
-
春节
-
放假时间调整为农历除夕至正月初七、初八,共8天,其中正月初一至初三为法定假日,其余为调休形成长假。
-
春节假期前后连续工作一般不超过6天。
-
-
劳动节
- 放假时间调整为4月27日(周日)至5月2日(周一),共5天,需补班1天(4月27日)。
-
清明节
- 放假时间为4月4日(周五)至6日(周日),共3天,无需调休。
-
端午节
- 放假时间为5月31日(周六)至6月2日(周一),共3天,含周末无需调休。
-
国庆节与中秋节
- 合并放假8天(10月1日至8日),需补班2天(9月28日、10月11日),形成“中秋和国庆连休”。
二、年休假政策优化
-
基础产假与奖励假
-
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基础产假,其中产前15天;难产或多胞胎可额外增加15天/每孩。
-
部分省份推出创新政策,如湖北宜昌试点“1年产假”,合法生育妇女产假延长至1年,配偶护理假30天。
-
-
灵活休假机制
- 允许企业将40小时分摊至6天,实行“单休不违法”。
三、其他注意事项
-
调休原则 :法定假日若遇休息日,通常不补休;若遇工作日,则调休。例如2025年春节、劳动节均通过调休形成长假。
-
加班工资计算 :法定假日加班按不低于工资300%支付,休息日加班且不能补休的按200%支付。
以上调整旨在减少调休频次,通过自然拼假延长假期,并强化生育保障,建议提前规划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