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度×流量×时间
颗粒物排放浓度的计算需要结合排放源特性、监测数据及时间维度,具体方法如下:
一、基本计算公式
颗粒物排放浓度($C$,单位:mg/m³)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 C = \frac{m}{V \times t} $$
其中:
-
$m$ 为排放颗粒物的质量(kg或mg)
-
$V$ 为排气流量(m³/h或m³/s)
-
$t$ 为排放时间(h或s)
二、实际应用中的计算方法
-
浓度法
通过吸收塔等设备测量烟气中颗粒物的浓度,再结合排气流量计算排放量。公式为: $$ C = \frac{C_{烟气} \times V \times t}{V_{处理后}} $$
其中 $C_{烟气}$ 为烟气中颗粒物浓度,$V_{处理后}$ 为经过处理后排放的烟气体积(需通过质量守恒计算)。
-
量法
通过测量颗粒物的体积流量计算排放量,公式为: $$ C = \frac{m}{V \times t} $$
适用于颗粒物密度已知的情况。
-
物料衡算法
通过计算输入物料(如燃煤量、燃油量)与输出颗粒物质量的关系,反推排放浓度。例如:
-
燃煤时:$C = \frac{燃煤量 \times S \times 2 \times 0.85}{V \times t}$($S$为含硫量百分比)
-
燃油时:$C = \frac{燃油量 \times D}{V \times t}$($D$为燃油含尘量百分比)
-
三、注意事项
-
单位统一 :需确保浓度、流量、时间的单位一致,例如流量使用m³/h时,时间需换算为小时。
-
设备效率校正 :若使用布袋除尘器等设备,需考虑收集器效率对排放浓度的影响,公式为:
$$ C = C_{入} \times \frac{100 - \eta}{100} $$其中 $\eta$ 为收集器效率。
-
数据来源 :浓度需通过专业监测设备获取,流量可通过流量计或标定气体(如标定氢气)测量。
四、示例计算
某热电厂颗粒物排放计算:
-
排放浓度:21mg/m³
-
标杆流量:15988m³/h
-
日工作时间:8小时
-
7-9月生产天数:84天
按排放速率计算: $$ C = \frac{0.336 , \text{kg/h} \times 8 , \text{h/day} \times 84 , \text{days} \times 10^{-3} , \text{t/kg}}{15988 , \text{m³/h} \times 10^{-3} , \text{h/day}} \approx 0.226 , \text{t} $$
(结果保留三位小数)
通过上述方法,可准确计算颗粒物排放浓度,为环境监管和污染控制提供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