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后心功能障碍是指烧伤后出现的心功能不全,与休克、应激、电解质紊乱及侵袭性感染等有关,主要表现为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心肌炎等。以下是具体介绍:
病因
- 急性血容量减少:烧伤导致身体大量液体丢失,引起循环血容量不足,心脏负担增加。
- 急性循环血量增多:烧伤后如果补液不当,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可使循环血量急剧增加,加重心脏负荷。
- 心室舒张受限:严重烧伤后,组织水肿、胸腔积液等可限制心室的舒张,使心室充盈受限,影响心脏功能。
- 血管阻力增高:烧伤后的应激反应可使体内儿茶酚胺等激素分泌增加,导致外周血管收缩,血管阻力增高,心脏后负荷加重。
- 感染:严重烧伤时,细菌及其产生的毒素与组织作用产生激肽,影响心功能;脓毒血症时,心率加快,可导致心肌损伤。
- 严重心律失常:烧伤后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等,影响心脏的正常泵血功能。
症状
-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速,患者常可见呼吸急促、头晕目眩、脉搏加快、心悸、胸痛、活动能力受限等症状。还可能出现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心房纤颤等心律失常。
- 心力衰竭:患者可有心慌、气急、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痰、舒张期奔马律、肺动脉瓣第二音增强和亢进、颈静脉怒张等表现。
检查
- 血常规:通过观察血细胞计数,能够明确患者是否存在贫血、感染等情况,有助于了解患者的整体情况。
- 血生化:可以了解患者有无电解质紊乱及肝肾功能损伤等。
- 心肌损伤标志物和脑钠肽检测:抽血检查心肌酶、肌钙蛋白等指标,可帮助医生识别是否存在心肌损害及损害情况。心肌肌钙蛋白 I 或 T(cTnl/cTnT)、心肌肌酸激酶的同工酶(CK - MB)这几项指标最有诊断价值。脑钠肽测定有助于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心衰。
治疗与预后
- 治疗原则:主要是去除病因,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及对症治疗,减轻心脏负担,提高心脏的工作效率。烧伤早期并发的心功能障碍多与休克和(或)肺功能不全有关,应迅速纠正休克和肺功能不全;后期并发的心功能不全多与感染有关,应积极治疗感染。
- 预后:烧伤后心功能障碍的预后与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是否规范等因素有关。一般解除休克、感染等原因,心功能障碍也大多能纠正,而不遗留严重损害。但若病因持续存在并加重,可能导致严重的心功能衰竭等多种并发症。
护理
患者应重视饮食调理,避免加重心脏负担的同时要注意烧伤的恢复,饮食要以清淡、易消化为主,科学合理的饮食能够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