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的工业分析成分主要包括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以下是这些成分的详细解释:
-
水分(M):
- 定义:水分是煤中附带的水分,分为内在水分和外在水分。外在水分是煤炭在开采、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吸附于其表面的水分。内在水分是存在于煤炭孔隙内的水分,与煤炭内部结构紧密相连,较为稳定,只有在较高温度下才能被去除。
- 影响:水分的存在会影响煤的发热量,增加运输成本,降低储存稳定性,甚至可能引发安全事故。
-
灰分(A):
- 定义:灰分是煤燃烧后残留的无机物,主要来源于煤炭形成过程中混入的矿物质,如黏土、石英、方解石等。
- 影响:灰分与煤炭的热值呈现明显的负相关关系,高灰分的煤炭在工业应用中容易导致设备结渣,影响热量传递,降低锅炉的热效率,并可能造成环境污染。
-
挥发分(V):
- 定义:挥发分是煤隔绝空气加热分解出的气态物质,主要包括烃类、CO、CO、H等。
- 影响:挥发分高的煤加热时易分解产生大量可燃气体,着火点较低,易燃,但燃烧过程稳定性较差。挥发分低的煤着火相对困难,但燃烧过程相对稳定。
-
固定碳(FC):
- 定义:固定碳是煤去除水分、灰分、挥发分后的固态可燃物,是煤炭发热量的主要来源。
- 影响:固定碳含量越高,煤炭燃烧时释放的热量越多,燃烧效率也越高。
通过这些工业分析指标,可以初步评估煤中有机物或可燃物的含量,以及煤的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