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甲状腺急性化脓性炎症。以下是其详细介绍:
- 病因:大部分由颈部直接感染波及甲状腺,或由败血症血行播散到腺体所致。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或肺炎球菌,偶可见大肠埃希杆菌或产气杆菌。先天性的发育异常,如梨状窝瘘是引起儿童急性感染性甲状腺炎(尤其是左叶)的主要原因。
- 临床表现:起病较急,全身症状可有发热,一般在 38℃-40℃,恶寒,喉痛。颈前甲状腺可有肿块,红、肿、热,可为一叶或两叶,多侵袭左叶。当头后仰或转动以及吞咽时,均可使疼痛加剧,可放射至耳后、枕部,有时可影响呼吸。若为脓肿,则触之有波动感。甲状腺功能一般正常,当伴有甲状腺滤泡破坏时可有一过性甲状腺功能亢进表现。
- 检查
- 血象: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显著增高,中性粒细胞分类增高,核左移及中毒颗粒;血沉增快。
- 甲状腺功能检查:一般正常,伴有甲状腺滤泡破坏时有一过性甲状腺功能亢进表现。
- 病原及病理学检查:经皮下穿刺活检,局部穿刺可为脓性,可发现病原菌。
- 甲状腺 B 超和扫描检查:显示甲状腺肿大,炎性改变。放射性核素显像若提示甲状腺实质损害,尤见左叶受累。
- 食管吞钡检查:对所有患儿应做食管吞钡检查,以观察有否梨状窝瘘存在。因急性期局部水肿,常不易发现该瘘管,建议起病 8 周后做该检查。
- 诊断: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细胞学病理及细菌培养检查可以确诊。
- 治疗
- 病因治疗:选用有效的抗生素。在没有细菌培养和药敏缺乏的条件下,可先用青霉素、红霉素,必要时可选用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急性期应予抗菌治疗,采用足量抗生素全身治疗。
- 局部处理:疾病初期,可局部冷敷;后期可热敷,同时可外敷中药。
- 外科处理:若脓肿形成,应切开引流。甲状腺化脓宜采用切开引流术。一般术后 2-4 周可痊愈。病变侵袭一叶,可考虑手术治疗。急性期后,对证实有瘘管者,必须做瘘管根除术,防止复发。手术应将瘘管、周围粘连组织及部分受累甲状腺一并切除。不过,对瘘管非常细的患儿,可在内科治疗下随访观察而不作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