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类型及特点
-
肌无力危象(新斯的明不足危象)
- 诱因:感染、创伤、药物减量或漏服等。
- 表现:呼吸肌麻痹、咳痰无力、吞咽困难,需机械通气支持。
-
胆碱能危象(新斯的明过量危象)
- 诱因:抗胆碱酯酶药物(如溴吡斯的明)过量。
- 表现:除肌无力外,伴有乙酰胆碱蓄积症状,如瞳孔缩小、多汗、恶心、肌肉震颤等。
-
反拗危象
- 诱因:长期大剂量用药、感染或电解质紊乱等。
- 表现:对增加或减少药物剂量均无反应,需停用抗胆碱酯酶药并改用激素治疗。
治疗原则
- 呼吸支持:机械通气是关键,可迅速改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 药物调整:
- 肌无力危象:增加胆碱酯酶抑制剂剂量或联合激素冲击。
- 胆碱能危象:停用抗胆碱酯酶药,使用阿托品拮抗毒性。
- 反拗危象:停用药物后逐步恢复,必要时联合免疫治疗。
- 免疫治疗:血浆置换、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可快速缓解症状。
预防措施
- 规律用药,避免自行停药或调整剂量。
- 控制感染、纠正电解质紊乱等诱因。
- 避免使用可能加重病情的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β受体阻滞剂等)。
重症肌无力危象病死率较高(15.4%-50.0%),及时识别和规范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