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脂肪瘤是一种来源于胃间质组织的罕见良性肿瘤,由成熟脂肪细胞构成,生长缓慢且极少恶变。其特点如下:
-
发病部位
多发于胃窦部(约90%位于黏膜下层),其次为胃体部,胃底-贲门部较少见。 -
病因与风险
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遗传、脂质代谢异常或慢性炎症刺激有关。中年人群发病率较高,男女无显著差异。 -
临床表现
- 无症状期:早期瘤体较小时,患者常无典型症状。
- 症状期:随着瘤体增大或位置影响(如靠近幽门),可能出现上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消化道出血(黑便或呕血)及幽门梗阻(表现为呕吐隔夜食物)。
- 体征:长期出血可致贫血,部分患者上腹部可触及柔软肿块。
-
诊断方法
主要依赖胃镜、超声胃镜、CT或MRI检查,确诊需病理活检显示分化成熟的脂肪细胞结构。 -
治疗与预后
- 观察随访:瘤体直径<5cm且无症状者,定期复查即可。
- 手术治疗:若引发梗阻、出血或体积较大(>4cm),需通过内镜下切除或外科手术干预。
- 预后:总体良好,极少复发或恶变,但胃深部脂肪瘤可能局部复发。
患者确诊后应结合症状及瘤体情况选择治疗方案,并保持健康饮食与规律作息以降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