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6不锈钢是一种镍铬系不锈钢,其化学成分标准因应用领域和标准体系不同而有所差异,主要成分及含量范围如下:
一、主要化学成分
-
铬(Cr)
-
国标(GB/T 3077):16.0%-18.0%
-
美标(ASTM A240):16.0%-18.0%
-
日标(JIS G4305):16.0%-18.0%
-
-
镍(Ni)
-
国标:10.0%-14.0%
-
美标:10.0%-14.0%
-
日标:12%-15%
-
-
钼(Mo)
-
国标:2.0%-3.0%
-
美标:2.0%-3.0%
-
-
其他元素
-
碳(C):≤0.08%
-
硅(Si):≤1.00%
-
锰(Mn):≤2.00%
-
磷(P):≤0.045%
-
硫(S):≤0.030%
-
二、其他说明
-
镍含量的差异
-
国标要求镍含量为10%-14%,而日标(JIS G4305)要求12%-15%,美标(ASTM A240)与国标一致。不同标准导致镍含量的微小差异,但均高于304不锈钢(镍约8%)。2. 铬含量的特殊性
-
316不锈钢的铬含量范围与304不锈钢(铬约18%)接近,但镍含量显著提高,这是其耐腐蚀性能提升的关键。
-
-
其他标准体系
- 欧盟标准(EN 13480)对镍、铬等元素有更严格限制,镍≥12%,铬≥16%。
三、应用建议
-
耐腐蚀性 :镍和铬的协同作用使其在海洋、化工等腐蚀性环境中表现优异。
-
高温性能 :钼元素提升1600℃以下间断使用和1700℃以下连续使用的耐氧化性。
-
焊接性 :镍含量较高会降低焊接性能,需采用专用工艺。
以上数据综合了国内外主要标准,实际生产中需以具体行业标准或合同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