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虫咬反应及处理
一、常见虫咬类型及症状
-
蚊子叮咬
- 症状:皮肤出现风团样丘疹、瘀点或红斑,伴剧烈瘙痒,婴幼儿可能出现血管性水肿。
- 处理:肥皂水清洗后冷敷;外用炉甘石洗剂或激素类药膏(如丁酸氢化可的松);瘙痒严重可口服氯雷他定片等抗组胺药。
-
红火蚁叮咬
- 症状:局部烧灼感、红肿、水疱或脓包;严重者可能引发全身过敏反应(如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甚至过敏性休克。
- 处理:立即用肥皂水清洗伤口并冷敷;若出现全身症状(如头晕、喉头紧缩),需立即就医。
-
螨虫叮咬
- 症状:水肿性风团样丘疹或丘疱疹,伴瘙痒,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头痛、发热等全身反应。
- 处理:外用炉甘石洗剂或地奈德乳膏;保持环境干燥清洁,勤晒衣物床褥。
-
蠓叮咬
- 症状:暴露部位出现红斑、风团或水疱,瘙痒剧烈,可能引发全身过敏反应。
- 处理:与蚊子叮咬类似,需避免搔抓,必要时口服抗组胺药。
-
臭虫叮咬
- 症状:叮咬处呈线状排列的红色丘疹或紫癜,伴剧烈瘙痒和疼痛。
- 处理:清洁环境(如床垫、家具缝隙);外用复方倍氯米松樟脑乳膏缓解症状。
-
蜜蜂/黄蜂蜇伤
- 症状:蜇刺处红肿、灼痛,可能伴全身过敏反应(如皮疹、恶心)。
- 处理:拔除毒刺后冷敷;若出现呼吸困难等严重过敏反应,需立即就医。
-
蜱虫叮咬
- 症状:叮咬时无痛感,后续可能出现局部红肿或瘀斑,严重者可传播疾病。
- 处理:用镊子垂直拔出蜱虫(避免残留头部),消毒伤口并观察症状变化;若出现发热等感染迹象,及时就医。
二、通用处理原则
-
初步处理
- 清洗:立即用肥皂水或生理盐水清洁伤口,减少毒液残留。
- 冷敷:用冰袋或冷毛巾敷于患处,减轻肿胀和瘙痒。
-
药物干预
- 外用药物:轻症可使用炉甘石洗剂、丹皮酚软膏;炎症明显时遵医嘱使用激素类药膏(如卤米松乳膏)。
- 口服药物:过敏反应较重时,口服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等抗组胺药。
-
就医指征
- 出现全身过敏反应(如呼吸困难、喉头水肿)、持续高热、伤口化脓或蜱虫叮咬后疑似感染。
三、预防建议
- 户外活动时穿长袖长裤,使用驱蚊剂;居家环境保持干燥清洁,定期除螨。
- 避免搔抓虫咬部位,防止继发感染。
(注: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异常反应,请及时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