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线”的具体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区分:
一、国土空间规划中的“三线”
根据2019年中央文件《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的指导意见》,当前国土空间规划中的“三线”指:
-
生态保护红线 :划定生态敏感区、生态功能重要区等,禁止开发性活动,保障生态安全;
-
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 :严格保护耕地资源,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实行严格占补平衡;
-
城镇开发边界 :界定城镇建设范围,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推动形成新型城镇化格局。
二、历史上的“三线建设”
指20世纪60-70年代中国为加强国防而实施的大规模战略转移,将经济发达的沿边沿海地区向内地收缩划分的三道线:
-
一线 :沿边沿海的前线地区(如北京、上海等);
-
二线 :京广铁路以东的安徽、江西、湖北等省东半部;
-
三线 :长城以南、广东韶关以北、京广铁路以西的广大地区(含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及河北、河南等省腹地)。
三、两者的区别
-
时空范围 :历史三线是特定历史时期的地理概念,覆盖全国;国土空间规划中的三线是现代空间管制体系,侧重功能分区;
-
管理目标 :历史三线以战备为导向,国土空间规划三线则强调生态、农业、城镇协同发展。
四、补充说明
当前国土空间规划中的“三线”与“三区三线”存在概念混淆。后者是指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城镇空间三种类型空间及对应的三条控制线,属于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核心框架。需根据具体语境区分“三线”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