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抗过敏止痒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类:
- 抗组胺药
- 第一代抗组胺药:如苯海拉明、氯苯那敏(扑尔敏)、异丙嗪等。这些药物抗过敏作用较强,能迅速缓解瘙痒等症状,但容易透过血脑屏障,引起嗜睡、头晕、口干、乏力等不良反应,还可能影响注意力和操作能力,从事驾驶、高空作业等需要集中注意力工作的人群应慎用。
- 第二代抗组胺药:包括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依巴斯汀、地氯雷他定、左西替利嗪等。它们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嗜睡等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作用时间较长,每天服用 1 次即可,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过敏药物。但部分药物可能有轻微的口干、乏力等副作用。
-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 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这类药物具有强大的抗炎、抗过敏作用,能快速有效缓解严重的过敏症状及瘙痒。但长期使用会有较多副作用,如库欣综合征、骨质疏松、血糖升高、消化道溃疡等,一般仅在病情严重,其他抗过敏药物效果不佳时短期使用,且需在医生的严格指导下规范用药。
-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 常用的有孟鲁司特钠等,主要用于过敏性鼻炎、哮喘等伴有瘙痒症状的疾病,可减轻气道炎症,缓解过敏引起的鼻痒、眼痒、皮肤瘙痒等症状,安全性较好,副作用相对较少,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头痛、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
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口服抗过敏药物,如肥大细胞稳定剂(如酮替芬)等,也可用于抗过敏止痒。在使用口服抗过敏止痒药物时,应根据具体病情和个体差异,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并严格按照医嘱用药,避免自行用药或滥用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