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江苏南京一女子在骑行比赛中被风筝线割伤喉咙事件引发关注,组委会对此作出回应并引发法律争议。以下为事件核心信息及组委会态度梳理:
一、事故经过
-
伤情细节:
- 伤者小姜在比赛时以38-39公里/小时的速度骑行,被赛道上的风筝线割喉,颈部伤口长达15厘米,导致皮肤裂伤及后续疤痕问题。
- 急诊费用初期为200余元,后续护理治疗费用累计近千元。
-
责任争议点:
- 风筝线出现在比赛赛道是否因组委会管理疏漏?
- 伤者提出误工费、精神损失费及违约金赔偿诉求是否合理。
二、组委会回应
-
经济补偿:
- 事故后支付急诊费用200元,额外赔偿500元,但对后续费用建议“走保险”,未明确承担其他赔偿。
-
《免责协议》主张:
- 强调参赛者赛前签署的协议已明确“免责条款”,认为已尽义务。
- 但始终未向伤者提供协议文件,仅口头说明。
-
后续态度:
- 对伤疤修复、误工费等诉求未正面回应,仅表示需“咨询法务部门”。
三、法律争议焦点
-
协议效力问题:
- 律师指出,根据《民法典》第506条,人身伤害免责条款无效。若组委会未尽安全保障义务(如未清理赛道危险物),即便有协议仍需担责。
-
责任划分依据:
- 需判断风筝线来源:若为第三方遗留,组委会是否尽到巡查管理职责?若为比赛相关方设置,则直接涉及过失责任。
四、类似事件警示
2024年5月贵阳曾发生骑行男子被风筝线割喉致重伤案例,经司法鉴定确认责任方后获赔。此类事件表明,组织方需加强风险排查(如赛道障碍物清理),同时法律对人身安全的保护优先于格式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