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扫的存在情况呈现出多方面的新形势与新特点,具体如下:
-
祭扫方式多元化:
- 传统的现场祭扫依然是重要方式,人们会在清明节期间前往墓园、骨灰堂等场所,进行实地祭扫,表达对逝者的哀思。例如北京在2025年清明祭扫服务集中日期间,提供现场祭扫服务,各殡葬服务机构设立便民服务台,为市民免费提供各类祭扫用具用品、祭祀鲜花等物资。
- 代为祭扫逐渐兴起,一些无法亲自到现场的市民会选择由公墓代为祭扫,公墓会提供擦拭墓碑、敬献鲜花等基本服务。比如北京市民政局通过其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或“京通”小程序提供代为祭扫服务预约。
- 网络祭扫愈发流行,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在线祭扫,如在首都之窗、北京市民政局官方网站的网上祭扫服务专区开展寄语、献花等网上祭奠活动。
-
绿色低碳理念深入人心:
-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选择植树、献花等绿色低碳的祭扫方式,来取代传统的焚烧纸钱、燃放鞭炮等习俗,既表达了对逝者的敬意,又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像新余市长安陵园全面实行了低碳文明祭扫,倡导通过献一束花、植一棵树等方式缅怀逝去的亲人。
-
安全管理受重视:
- 鉴于祭扫高峰时段人流、车流集中,交通拥堵和火灾风险等问题突出,相关部门加强了安全管理措施。一方面,加强殡葬服务机构内部安全管理,严禁使用明火、吸烟、点燃香烛、焚烧纸钱、燃放鞭炮等;另一方面,加强周边交通安全管理,通过增加公共交通运力保障、增设临时停车场地、加强警力部署等方式,疏导管控车辆拥堵路段,维护正常交通秩序。
-
政策引导与宣传加强:
- 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推动殡葬移风易俗,如民政部要求做好2025年清明节祭扫工作,培育文明环保简朴的殡葬礼仪和治丧方式,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广泛动员社会参与。各地也积极开展宣传活动,引导群众转变观念,自觉遵守相关规定,选择文明低碳祭扫方式。
清明祭扫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在现代社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多元化的祭扫方式、深入人心的绿色低碳理念、强化的安全管理以及有力的政策引导与宣传共同推动了清明祭扫的新风尚。这些变化不仅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也彰显了现代社会对环境保护、安全和谐及文明进步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