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与病因
- 定义:该病由远端肾小管酸化功能障碍引起,表现为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和持续性高钾血症,尿液呈酸性(pH>5.5)。
- 病因:
- 遗传性:常与基因突变相关,如SLC4A1、ATP6V1B1等基因缺陷,导致肾小管酸化功能异常。
- 继发性:可能由醛固酮分泌不足(如肾上腺疾病)、肾小管对醛固酮不敏感(如间质性肾炎)、药物(如两性霉素B)或系统性疾病(如干燥综合征)引起。
症状表现
- 典型症状:多饮多尿、生长迟缓、电解质紊乱(低钾血症、高钾血症)、骨骼异常(佝偻病、骨软化症)及智力发育迟缓。
- 严重并发症:肾钙化、肾结石、肾功能不全,甚至尿毒症。
诊断方法
- 实验室检查:血气分析显示代谢性酸中毒(pH降低),尿液pH>5.5,血钾、血氯升高。
- 影像学检查:X线或B超可见肾钙化、骨质疏松等骨骼病变。
- 基因检测:对疑似遗传性病例需进行基因筛查(如SLC4A1基因突变)。
治疗与预后
- 治疗原则:
- 纠正酸中毒:口服碳酸氢钠或枸橼酸盐,需长期维持。
- 补钾:使用枸橼酸钾补钾,避免氯化钾加重高钾血症。
- 控制并发症:如肾结石需利尿剂促进钙排泄,骨病需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
- 预后:早期规范治疗可改善生长发育,但部分患儿可能进展为慢性肾衰竭。
注意事项
- 定期随访:监测电解质、肾功能及骨骼健康,调整治疗方案。
- 避免诱因:限制高盐饮食,慎用肾毒性药物,预防感染。
若孩子出现多饮多尿、生长迟缓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排查,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