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蛭咬伤后应急处理步骤
-
取出水蛭
- 禁止强行拉扯,避免吸盘残留导致感染,可轻拍叮咬部位周围皮肤或用食盐、浓醋、酒精等涂抹水蛭体表,促使其自然脱落。
- 若水蛭未完全脱离,可用镊子夹住其头部或身体中段缓慢拔出,注意保持完整性。
-
清洁伤口
- 立即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伤口,清除残留唾液和污物。
-
消毒处理
- 冲洗后用碘伏、酒精或氯己定等消毒剂涂抹伤口,降低感染风险。
-
止血与包扎
- 若伤口持续出血,可用无菌纱布加压包扎,并配合止血药物(如云南白药)辅助止血。
- 覆盖无菌敷料保护伤口,避免沾水或污染。
-
特殊部位处理
- 若水蛭进入阴道、尿道、鼻腔等部位,不可强行取出,可涂抹蜂蜜或香油促其退出,或就医采用温盐水灌注等方法处理。
-
后续观察与用药
- 局部症状:若伤口红肿、疼痛加剧,可冰敷缓解。
- 过敏反应:出现瘙痒、皮疹时,可遵医嘱口服氯雷他定等抗组胺药。
- 感染预防:涂抹红霉素软膏或口服抗生素(如头孢类)预防感染。
-
就医指征
- 若自行处理无效、伤口深大、出现发热或脓性分泌物等感染迹象,需及时就医清创或进一步治疗。
注意事项
- 避免在沼泽、水田等水蛭活跃区域裸露皮肤,加强防护。
- 勿挤压伤口或使用烟头烫烧水蛭,可能加重组织损伤。
(注:以上操作需结合实际情况,紧急情况下优先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