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全垂体功能减退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导致垂体前叶激素分泌不足的内分泌疾病,具体特征如下:
一、定义与机制
- 因垂体前叶组织部分或完全受损,导致生长激素(GH)、促甲状腺激素(TS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性腺激素(FSH/LH)等多种激素分泌减少,引发全身代谢及生理功能异常。
二、常见病因
- 垂体损伤:垂体肿瘤、手术、放疗或外伤直接破坏垂体组织。
- 缺血性坏死:产后大出血(希恩综合征)或动脉硬化导致垂体供血不足。
- 其他因素:下丘脑病变、感染(如脑炎)、自身免疫性疾病或遗传缺陷。
三、典型临床表现
- 全身症状:乏力、畏寒、食欲减退、低血糖、低血压等。
- 靶腺功能减退:
- 性腺功能减退:性欲下降、闭经(女性)、阳痿/不育(男性)。
- 甲状腺功能减退:皮肤干燥、虚胖、便秘、代谢减缓。
- 肾上腺功能减退:低钠血症、应激能力下降。
- 危象表现:严重时可出现意识障碍、谵妄或昏迷。
四、诊断方法
- 实验室检查:血液检测TSH、ACTH、FSH/LH等激素水平降低。
- 影像学检查:MRI或CT排查垂体肿瘤、出血或结构异常。
- 病史评估:结合手术史、分娩出血史或感染史等。
五、治疗原则
- 激素替代治疗:
- 甲状腺激素(如左甲状腺素)、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性激素(如睾酮/雌激素)补充。
- 需根据个体差异调整剂量,避免过量或不足。
- 病因治疗:手术切除垂体瘤、抗感染或改善血液循环等。
六、日常管理
- 定期复查:监测激素水平及靶腺功能,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生活方式:均衡饮食(保证蛋白质/维生素摄入)、适度运动、避免应激。
成人全垂体功能减退需长期规范治疗,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及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