蚜虫体型微小(约1-5毫米),呈绿色、黑色或黄色,常群集于植物嫩叶、茎梢、花蕾等部位。其叮咬特征包括:
- 叶片异常:叶片卷曲、黄化、褪色,严重时枯萎脱落;
- 分泌物:蚜虫分泌蜜露,导致叶片表面覆盖黏性物质,易诱发煤污病(叶片发黑);
- 植株变形:蚜虫吸食汁液会导致嫩茎扭曲、生长停滞,甚至整株萎蔫;
- 蚂蚁伴随:蚜虫分泌的蜜露会吸引蚂蚁,形成“蚜虫-蚂蚁”共生现象。
如何预防蚜虫侵害?
一、农业与物理防治
- 清洁田园
- 及时清除田间杂草、残枝落叶,减少越冬虫卵栖息地;
- 冬季刮除树皮卵块,修剪后焚烧或深埋病枝。
- 种植驱避植物
- 在易受害植物旁种植韭菜、茴香等气味强烈的驱蚜作物;
- 铺设银灰色地膜或悬挂银灰色塑料条,利用蚜虫趋避性驱赶。
- 黄板诱杀
- 悬挂涂有凡士林或机油的黄色粘虫板,每亩20-30块,诱杀有翅蚜虫。
二、生物防治
- 保护天敌
- 瓢虫、草蛉、食蚜蝇等是蚜虫天敌,避免滥用广谱农药;
- 人工释放七星瓢虫等天敌,增强自然控虫效果。
- 植物汁液灭蚜
- 用烟叶水(黄烟叶浸泡后煮沸)或肥皂水(1茶匙肥皂+1升水)喷洒,环保且有效。
三、化学防治(必要时使用)
- 药剂选择
- 低毒药剂:吡虫啉、啶虫脒、苦参碱等,按说明稀释喷洒;
- 重点喷施叶背、嫩梢等蚜虫聚集处。
- 注意事项
- 避免花期用药,防止伤害蜜蜂等益虫;
- 交替使用不同药剂延缓抗药性。
总结
预防蚜虫需结合环境管理(如清洁、轮作)、生物防治(天敌保护)和物理诱杀(黄板、银灰膜),必要时辅以低毒化学药剂。早期发现并干预是关键,可大幅降低虫害扩散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