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毒虫咬伤后,正确的急救方法可以减轻症状并避免并发症。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毒虫咬伤及其急救措施:
1. 蜈蚣咬伤
- 症状:局部红肿、热、痛,严重者可能出现全身症状如高热、全身发麻、眩晕、恶心、呕吐等。
- 急救措施:
- 立即用肥皂水或3%氨水、或5%~10%小苏打溶液冲洗伤口,忌用碘酊或酸性药物。
- 口服季德胜蛇药,将蛇药调成糊状,涂擦在伤口周围。
- 可用雄黄、甘草各等份磨成细末后,用菜油调匀涂患处。
- 民间用雄鸡口内唾液涂抹伤口也有疗效。
2. 蝎子蜇伤
- 症状:局部红肿、烧灼痛,严重者可能出现头痛、头晕、流涎、流泪、畏光、嗜睡、恶心呕吐、口舌强直、呼吸急促,大汗淋漓及肌肉痉挛等。
- 急救措施:
- 先将残留的毒刺迅速拔出,在咬伤处上端(肢体近心端2~3厘米处),用止血带或布带扎紧,每15分钟放松1~2分钟。
- 用吸奶器,拔火罐吸取含有毒素的血液。
- 用3%氨水,0.1%高锰酸钾溶液,5%小苏打溶液等任何一种清洗伤口。
- 口服季德胜蛇药,用季德胜蛇药或鲜蒲公英的白色乳汁外敷伤口。紧急情况下,用自己的尿液反复冲洗患处。
3. 蚂蟥咬伤
- 症状:伤口麻醉、血管扩张、流血不止,并使皮肤出现水肿性丘疹、疼痛。
- 急救措施:
- 切记不要将蚂蟥虫体硬性拔掉,一旦蚂蟥被拉断,其吸盘留在伤口内容易感染,溃烂。
- 在蚂蟥叮咬部位的上方轻轻拍打,使其松开吸盘而掉落,也可用烟油,食盐,浓醋,酒精等滴撒在虫体上,使其自行脱落。
- 虫体脱落后,若伤口血流不止,用于纱布压迫止血1~2分钟。血止后,再用5%小苏打溶液洗净伤口,涂抹碘酊。如伤口再出血,可以敷云南白药粉。
4. 毛毛虫螫伤
- 症状:局部痛痒刺痛,烧灼感,一段时间后则患处痛痒加重,甚至溃烂。严重的还可引起荨麻疹、关节炎等全身反应。
- 急救措施:
- 先在放大镜观察下,用刀片顺着毒毛方向刮除毒毛,然后在患处涂擦3%氨水。
- 重者可用蛇药外敷患处,也可用七叶一枝花或鲜马齿苋捣烂外敷。如瘙痒灼痛,外擦无极膏。
- 伤口溃烂时,用消炎软膏如百多邦、红霉素软膏等涂擦。
5. 蜂螫伤
- 症状:局部出现红肿热痛,也可有水泡、瘀斑,局部淋巴结肿大,数小时或1~2天自行消失。严重者可能出现全身过敏反应。
- 急救措施:
- 若有毒刺和毒囊遗留在皮肤内,应使用消毒的针或小刀小心挑出,同时注意避免用钳子拔取,以防挤压毒囊导致更多毒液被吸入。
- 用流动的清水和肥皂(碱性)彻底清洗蜇伤或咬伤的区域。
- 有条件的情况下,可用毛巾包裹一袋冰水,将冰袋置于伤口处,持续不超过20分钟。
- 对于全身多处被螫伤的患者,建议浸入小苏打的冰水中。
- 在处理过程中,应持续观察患者至少30分钟,以确定是否出现严重过敏反应的迹象。一旦发现患者呈现严重过敏反应,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寻求专业医疗援助。
6. 毒蛇咬伤
- 症状:伤口剧痛、肿胀、出血、坏死等,严重者可能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如呼吸困难、休克等。
- 急救措施:
- 保持冷静,记住蛇的样貌特征,并尽量减少活动,让伤肢保持低垂位,减少毒液的吸收。在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
- 立即用绳子或布条等对伤口近心端5~10厘米处进行结扎。结扎的松紧度类似于在医院抽血化验时使用压脉带的程度,且须每隔15~30分钟松解1~2分钟,避免因肢端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
- 若有毒牙遗留在伤口内,应以最快的速度拔出毒牙,以免更多的蛇毒进入体内。
- 将伤口放置于干净的流动水下冲洗,轻轻揉搓伤口,将皮肤表面和浅层没有进入人体的毒液洗去;同时轻轻挤压创面以排出毒素,避免毒素吸收。如在没有水的情况下,也可使用自己的尿液冲洗伤口。
- 可用小刀把伤口呈“一”字形或“十”字形切开,不用切太深,有渗血就行,并挤出部分渗血。
- 做完上述紧急处理后,安静等待救护车到达。去医院的途中可以根据蛇的样貌体征,用手机搜索对应的毒蛇,以便进入医院时能准确告知医生,采用对应血清进行治疗。
通用急救措施
- 伤口处理:被毒虫咬伤后,应立即用肥皂水或清水冲洗伤口,以清除残留的毒液。若伤口有刺或毒牙残留,需用镊子小心拔出。
- 症状观察:密切观察伤口周围的症状,如红肿、疼痛、瘙痒、发热、头晕、恶心等。若症状较轻,可能会逐渐自行缓解;若症状加重,应及时采取措施。
- 药物治疗:可以外用炉甘石洗剂、糖皮质激素软膏(如糠酸莫米松乳膏、地塞米松软膏)来减轻炎症和瘙痒。若疼痛明显,可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若出现过敏反应,可服用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
- 避免搔抓:搔抓可能导致伤口感染或加重症状,应尽量克制。
- 及时就医:如果出现呼吸困难、心慌、意识不清等严重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急诊科就诊。
请记住,这些急救措施只是为了在专业医疗帮助到达之前提供临时的缓解和支持。如果被毒虫咬伤,应尽快寻求专业医疗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