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脱水与电解质紊乱
腹泻时大量水分和钠、钾等电解质流失,可能导致脱水、低钠血症、低钾血症等,表现为精神萎靡、尿量减少、抽搐甚至休克。 -
营养不良
长期腹泻会影响营养吸收,导致体重下降、发育迟缓,甚至免疫力低下,增加感染风险。 -
并发症风险
- 病毒性心肌炎:肠道病毒感染可能引发心肌损伤,出现胸闷、乏力等症状,严重时危及生命。
- 肠套叠:肠道蠕动异常可能诱发肠套叠,表现为剧烈腹痛、呕吐等,需紧急处理。
- 代谢性酸中毒:腹泻导致碱性物质丢失,可能引发呼吸深快、精神不振等。
- 继发性乳糖不耐受:轮状病毒感染等可能破坏肠道黏膜,导致乳糖消化障碍,加重腹泻。
-
其他健康问题
包括尿布皮炎、鹅口疮、中耳炎等感染风险增加,以及神经系统发育受影响(如反应迟钝)。
预防与应对建议
- 及时补液:轻度腹泻可通过口服补液盐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重度需静脉补液。
- 调整饮食:母乳喂养可继续,人工喂养需选择易消化食物,避免加重肠道负担。
- 就医指征:若出现脱水症状(如眼窝凹陷、无尿)、持续高热或血便,需立即就医。
多数急性腹泻经规范治疗可痊愈,但迁延性或慢性腹泻需警惕后遗症风险,建议尽早就诊并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