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介导性肾脏病(Immune-Mediated Kidney Disease)是一类由免疫系统异常反应引起的肾脏疾病。这类疾病的特点是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肾脏组织,导致肾脏损伤和功能障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免疫介导性肾脏病:
- 1.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相关的狼疮性肾炎: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统会攻击自身组织,包括肾脏。狼疮性肾炎是SLE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可能导致严重的肾脏损伤。
- 2.抗肾小球基底膜病(Goodpasture综合征):这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统产生针对肾小球基底膜的抗体,导致肾小球损伤。患者可能出现血尿、蛋白尿和肾功能衰竭。
- 3.IgA肾病:IgA肾病是一种常见的肾小球肾炎,特征是免疫球蛋白A(IgA)在肾小球中沉积,导致炎症和损伤。虽然IgA肾病的具体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免疫系统异常在其中起重要作用。
- 4.膜性肾病:这是一种肾小球疾病,特征是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和免疫复合物沉积。膜性肾病可以是原发性的,也可以是继发于其他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肝炎等。
- 5.ANCA相关性血管炎:这类血管炎包括韦格纳肉芽肿病(现称肉芽肿性多血管炎)和显微镜下多血管炎,患者的免疫系统产生针对中性粒细胞胞浆成分的抗体,导致血管炎症和肾脏损伤。
- 6.冷球蛋白血症性肾小球肾炎:冷球蛋白血症是一种血液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统产生异常的免疫球蛋白,这些免疫球蛋白在低温下沉淀,导致血管炎和肾脏损伤。
免疫介导性肾脏病的治疗通常包括免疫抑制药物,如皮质类固醇、环磷酰胺、霉酚酸酯等,以抑制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治疗还可能包括对症治疗和支持性治疗,如控制血压、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具体的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因进行个体化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