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持冷静,避免硬拉
若水蛭仍在皮肤上吸附,切勿用手强行拉扯,以免吸盘断裂残留伤口内。可用手掌或鞋底轻拍虫体周围,通过震荡使其自行脱落。若水蛭进入鼻腔、阴道等部位,需及时就医,不可自行处理。 -
清洁与消毒伤口
水蛭脱落后,立即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伤口,并用碘伏或酒精消毒。若伤口较深或出血不止,可用无菌棉球压迫止血,并尽快就医清创。 -
药物干预
- 抗感染:若伤口红肿或存在感染风险,可遵医嘱口服阿莫西林、头孢类抗生素等。
- 止痒消肿:局部可涂抹含糖皮质激素的乳膏(如卤米松)或口服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缓解瘙痒和炎症。
-
及时就医的情况
若出现以下症状,需立即就诊:- 伤口持续红肿、疼痛加剧或化脓;
- 发热、头晕等全身过敏反应;
- 伤口深且难以止血。
-
预防措施
踏青时避免赤脚进入浅水区,可穿长裤并扎紧裤脚,或喷洒驱蚊剂防虫。
注意:水蛭咬伤后切勿挠抓伤口,以免加重感染。若自行处理后症状未缓解,建议尽早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