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病因
-
肾性尿崩症
锂通过抑制集合管上皮细胞的腺苷酸环化酶,减少抗利尿激素(ADH)介导的水通道蛋白2表达,导致肾脏对水的重吸收障碍,引发多尿和烦渴。 -
慢性间质性肾炎
长期使用锂剂可促进成纤维细胞增生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导致肾间质纤维化,影响肾脏正常结构与功能。 -
急性肾功能衰竭
锂中毒可直接损伤肾小管细胞,导致细胞变性和坏死,引发急性肾衰竭,表现为少尿、肌酐升高等。
二、危险因素
-
长期接触锂制剂
长期摄入锂或职业暴露于锂环境,易导致体内锂蓄积,增加中毒风险。 -
性别与年龄
女性对锂的肾毒性更敏感,老年人群因肾功能减退更易受损。 -
基础疾病
高血压、糖尿病等合并肾损伤的疾病会加速锂肾病的进展。 -
肾毒性药物联用
同时使用其他肾毒性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可能加重肾脏损伤。
三、病理特征
肾活检可见间质纤维化、小管萎缩及糖原沉积等特征性改变,急性期表现为小管细胞坏死和间质炎症。
总结
锂肾病的核心病因是锂制剂对肾脏的直接毒性作用,涉及尿崩症、间质纤维化和急性肾损伤等多机制。危险因素包括长期用药、性别、年龄及基础疾病等,需通过监测血锂浓度和早期干预降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