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所致脊髓病(又称糖尿病脊髓综合征)是糖尿病引发的神经系统并发症之一,主要因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导致脊髓结构和功能受损。
一、发病机制
- 代谢紊乱:长期高血糖引发糖代谢异常,如山梨醇沉积、肌醇减少,直接损伤神经细胞。
- 微血管病变:糖尿病性动脉硬化导致脊髓供血不足,引发缺血或梗死。
- 能量代谢异常:高血糖干扰细胞能量生成,影响脊髓神经功能。
- 其他因素:包括氧化应激、炎症反应、自身免疫异常等,进一步加剧神经损伤。
二、临床表现
症状多样且进展缓慢,具体表现与病变类型相关:
- 感觉障碍:下肢麻木、刺痛、烧灼样疼痛,触觉/温度觉减退(如踩棉花感)。
- 运动障碍:下肢无力、痉挛性步态、肌萎缩,严重者可瘫痪。
- 自主神经症状:排尿困难、便秘或腹泻等括约肌功能失调。
- 特殊综合征:
- 脊髓侧索硬化综合征: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伴锥体束征。
- 后索变性综合征:位置觉/震颤觉丧失,夜间行走困难。
三、诊断与治疗
- 诊断:结合病史、神经系统检查、MRI(观察脊髓结构)、肌电图(评估神经传导)及血糖监测。
- 治疗:
- 基础治疗:严格控糖(胰岛素/口服降糖药),改善微循环。
- 对症处理:神经营养药物、镇痛药、物理康复训练。
- 手术干预:严重血管闭塞或压迫时考虑。
四、预防
- 积极控制血糖,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
- 避免过度劳累或脊柱压迫,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度运动)。
该病属于糖尿病严重并发症,早期发现与规范管理可延缓进展并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