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病因与发病机制
- 感染触发:多数由链球菌感染(如咽部或皮肤感染)引发,其他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感染也可能导致。
- 免疫反应:感染后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引发炎症反应,妊娠期肾脏高血流量和高滤过状态可能加重病情。
2. 典型症状
- 早期表现:水肿(常始于眼睑或下肢)、血尿(镜下或肉眼可见)、高血压。
- 进展症状:少尿或无尿、氮质血症(如乏力、恶心)、严重时可并发心力衰竭、高血压脑病或急性肾衰竭。
3. 诊断方法
- 实验室检查:尿常规(血尿、蛋白尿)、血液检查(肾功能、补体水平)、病原学检测(如抗链球菌溶血素“O”)。
- 影像学检查:超声评估肾脏结构和功能,必要时进行肾活检以明确病理类型。
- 排除其他疾病:需与妊娠期高血压、狼疮性肾炎等鉴别。
4. 治疗与注意事项
- 对症治疗:控制血压(如利尿剂)、利尿消肿、低盐低蛋白饮食及充分休息。
- 感染控制:针对链球菌等病原体使用抗生素。
- 密切监测:定期评估孕妇肾功能、胎儿发育情况,重症需及时终止妊娠以保障母婴安全。
5. 潜在风险
- 孕妇并发症:心力衰竭、高血压脑病、急性肾衰竭等,可能危及生命。
- 胎儿风险:早产、胎儿生长受限、窘迫甚至围产期死亡。
总结
妊娠合并急性肾小球肾炎虽临床少见,但需高度警惕。早期诊断、规范治疗及多学科协作(产科、肾内科)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孕妇若出现水肿、血尿等症状,应立即就医,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