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定义与类型
- 基本概念:肾融合属于肾脏畸形,正常情况下两侧肾脏在胚胎早期应分离并上升至腰部位置,但融合肾因上升或旋转异常导致未能完全分离。
- 常见类型:
- 马蹄肾(最常见):两肾下极或上极融合,形似马蹄,约占融合肾的90%。
- 交叉异位融合肾:一侧肾脏越过中线与对侧肾脏融合,输尿管开口仍位于原侧。
- 盘状肾/盆腔融合肾:两肾完全融合成盘状或位于盆腔内,较为罕见。
2. 病因与病理
- 胚胎发育异常:主要因胚胎早期肾脏上升和旋转受阻导致,可能与遗传、环境或母体孕期疾病相关。
- 解剖特点:融合的肾脏通常保留两个排泄系统及输尿管,但输尿管可能因跨越融合部位而受压,引发梗阻。
3. 症状与并发症
- 无症状: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偶然发现。
- 常见症状:若合并并发症,可能出现腰痛、血尿、尿频、腹部肿块等。
- 典型并发症:
- 尿路梗阻与肾积水:因输尿管受压或解剖异常导致尿液引流不畅。
- 感染与结石:梗阻易引发反复尿路感染和结石形成。
- 其他风险:少数可能并发肾癌或外伤性损伤。
4. 诊断与治疗
- 诊断方法:
- 影像学检查:超声、CT或MRI可明确肾脏形态及融合类型。
- 尿路造影:观察输尿管走行及排泄功能。
- 治疗原则:
- 无症状者:通常无需治疗,定期随访即可。
- 有症状者:需手术干预,如肾盂成形术、输尿管松解术等,以解除梗阻或感染。
5. 预后
- 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需警惕并发症。及时治疗可有效改善症状并保护肾功能。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类型或手术方案,建议结合临床检查结果咨询专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