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离析是指混凝土拌合物中粗骨料与砂浆分离的现象,主要由以下原因导致:
一、原材料因素
-
水灰比过大
水分含量过高会导致混凝土稀薄,易在振动过程中发生分层。例如,水灰比超过1.5时,离析风险显著增加。
-
骨料级配不合理
-
粗骨料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混凝土的黏聚性。粗骨料过多易导致下沉,细骨料过多则减少粘结性。
-
针片状骨料含量过高会增加离析风险,因其形状不利于砂浆包裹。
-
-
骨料含泥量过高
含泥量高的砂石会降低混凝土的黏性,增加泌水和离析的可能性。
-
水泥质量不稳定
水泥细度变化(如细度降低)或含碱量异常会影响减水剂的减水效果,导致需水量变化引发离析。
二、施工因素
-
搅拌不当
-
搅拌时间过长或速度过快会破坏水泥颗粒结构,使砂浆变稀。
-
搅拌机转速不足或叶片设计不合理也会导致混合不均匀。
-
-
运输与浇筑问题
-
混凝土运输高度超过规定限制(如超过2米)易引发离析。
-
浇筑速度过快或振捣不密实会导致骨料堆积或分层。
-
-
外加剂使用不当
减水剂掺量过大或类型错误(如高效减水剂与低流动性混凝土不匹配)会降低混凝土黏聚性。
三、其他因素
-
温度与湿度
极端温度(高温加速水分蒸发或低温降低黏性)和湿度变化会影响混凝土性能。
-
设备维护不足
搅拌设备老化或故障(如密封不严)可能导致混凝土拌和物性能下降。
预防措施
-
优化配合比,控制水灰比在1.5-2.0之间。
-
选用级配良好的骨料,减少砂率至40%-50%。
-
合理使用减水剂,避免过量掺量。
-
加强施工过程控制,规范振捣和运输操作。
通过综合控制原材料质量和施工工艺,可有效降低混凝土离析风险,提高工程结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