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渗混凝土的外加剂选择需根据具体工程需求和混凝土类型综合确定,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一、常用外加剂类型及作用
-
减水剂
通过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胶比,提高混凝土密实度,从而增强抗渗性能。常用磺酸钙、磺酸镁等阴离子型减水剂,价格低且应用广泛。
-
防水剂
专门提升抗渗性能,常见类型包括氟化物类、硅酸盐类防水剂,可形成防水屏障,防止水分渗透。
-
密实剂
通过填充孔隙、减少孔隙率,进一步降低渗透性。适用于对密实度要求较高的工程场景。
-
引气剂
引入微小气泡,改善混凝土抗冻性能,同时辅助增强抗渗性。
-
膨胀剂(如UEA、AEA)
使混凝土产生微裂缝,降低脆性,提高抗渗能力。
二、特殊场景补充材料
-
氯化铁 :早期用于提高混凝土强度和抗渗性,但需注意掺量控制。
-
三乙醇胺 :快速渗透型外加剂,适用于紧急修补工程。
三、注意事项
-
工程类型匹配
-
普通抗渗混凝土优先选减水剂和防水剂;
-
高标准抗渗混凝土(如P6)需配合使用减水剂和密实剂。
-
-
规范要求
- 饮用水工程需使用经卫生防疫站检验的无毒防水剂。
-
施工配合
- 需根据混凝土配合比调整外加剂掺量,避免影响流动性或强度。
抗渗混凝土外加剂的选择应结合功能需求、工程等级及施工条件,通常以减水剂为基础,配合防水剂或密实剂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