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异型预激综合征是一种心脏传导系统的先天性异常疾病,主要表现为心房与心室之间存在异常传导通路,导致部分心室肌提前激动。以下是关于该疾病的详细说明:
1. 定义与病因
变异型预激综合征是由于心房与心室之间存在附加的传导通路(如Mahaim纤维)所导致的。这种异常通路传导速度较快,使得电冲动先于正常房室结下传至心室,从而引发预激现象。部分患者可能由遗传因素引起。
2. 临床表现
- 心电图特征:
- PR间期正常,但QRS波群起始部分有预激波。
- QRS波群增宽,起始部可能有顿挫。
- 可能伴有δ波。
- 症状:
- 不合并心动过速时,可能无明显症状。
- 合并心动过速时,可出现心悸、胸闷、头晕、气短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室上性心动过速。
3. 诊断方法
- 心电图检查:是主要诊断手段,可发现PR间期正常、QRS波群增宽等特征。
- 电生理检查:通过心房和心室起搏,检测异常传导通路的传导速度和特性,帮助确诊。
4. 治疗方法
治疗方式取决于患者是否有症状及症状的严重程度:
- 药物治疗: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普罗帕酮、胺碘酮)阻断异常传导路径,减少快速心律失常的发生。
- 射频消融术:通过导管将射频能量传递到心脏异常传导通路的位置,破坏异常通路,恢复正常心律。这是治疗心动过速的有效方法,适用于有症状或高危风险的患者。
- 植入心脏复律除颤器:适用于存在严重心律失常风险或已发生过心脏骤停的患者,通过自动检测并给予电击终止致命性心律失常。
5. 预后与建议
- 对于无症状或症状较轻的患者,可能无需特殊治疗,但需定期监测。
- 对于症状明显或高危患者,建议尽早进行射频消融术或植入心脏复律除颤器以降低风险。
变异型预激综合征是一种特殊的心律失常疾病,其治疗和预后取决于症状的严重程度及个体差异。如有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