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在振捣后出现泌水的原因主要涉及 原材料、配合比、施工工艺以及外加剂的使用 等多个方面。以下是一些具体原因:
- 水泥的影响 :
-
水泥的凝结时间、比表面积、细度、颗粒分布等因素会影响混凝土的泌水性能。水泥中C3A和碱含量较高时,具有较强的保水性,但可能导致工作性损失大。
-
水泥的细度越细、比表面积越大、颗粒分布中细颗粒含量越多,早期水泥水化量越多,泌水越不严重。
- 骨料的影响 :
-
骨料的含泥量、粒径、级配等对混凝土泌水有显著影响。含泥量较多的砂石骨料会加剧混凝土的泌水,不良的石子级配会使混凝土和易性变差,导致混凝土泌水。
-
骨料的颗粒级配不合理,大直径的颗粒比例较大,使得水分不能均匀稳定地分散到颗粒间的空隙里,在混凝土运输、振捣、泵送的过程中,水泥和骨料沉降,导致水分渗出到混凝土表面。
- 矿物掺合料的影响 :
- 粉煤灰等矿物掺合料对混凝土泌水的影响具有两面性。粉煤灰可以减少混凝土泌水,但粉煤灰品质较差时,需水量增大,会使混凝土中可泌水量增大。
- 外加剂的影响 :
-
减水剂和引气剂对外加剂对混凝土泌水的影响不同。减水剂可能会增加泌水量,而引气剂则可以通过引入稳定的气泡来减少泌水。
-
减水剂与混凝土体系的适应性不佳,导致减水效果不理想,也会导致混凝土泌水。
- 施工工艺的影响 :
-
混凝土振捣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影响混凝土的泌水情况。过振可能导致混凝土内部结构破坏,水分上浮;欠振则可能导致混凝土和易性差,水分不能均匀分布。
-
混凝土的运输、振捣、泵送等过程中,由于密度大的固体颗粒沉降,组成材料的保水能力差,以致部分拌合水处于分散状态,从而产生泌水现象。
- 水灰比的影响 :
- 水泥凝结硬化的时间越长,自由水越多,水与水泥分离的时间越长,混凝土越容易泌水。
- 其他因素 :
-
砂率设置偏低,无法形成有效的颗粒骨架来支撑混凝土体系,也会导致混凝土泌水。
-
碎石级配问题,如粒径分布不均或过大,导致混凝土内部空隙率增加,从而产生泌水现象。
混凝土在振捣后出现泌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综合考虑原材料、配合比、施工工艺以及外加剂的使用等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泌水现象,提高混凝土的质量和耐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