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需在保证安全前提下快速纠正代谢紊乱,治疗需重点关注以下关键环节:
一、个体化补液方案
-
分阶段补液
- 首小时:0.9%生理盐水按15-20ml/kg输注(约500-1000ml),快速恢复血容量;
- 后续根据脱水程度调整速度,心功能不全者需控制补液速度(如250-500ml/h),避免诱发心衰;
- 血糖≤13.9mmol/L时改用5%葡萄糖+胰岛素维持。
-
密切监测指标
- 每小时监测尿量(需>30ml/h)、血压及中心静脉压,调整补液速度。
二、小剂量胰岛素精准调控
-
静脉持续滴注
- 初始剂量0.05-0.1U/kg/h,老年人需适当减量(如0.05U/kg/h);
- 血糖下降速度控制在3-5mmol/L/h,避免脑水肿。
-
过渡治疗
- 血糖稳定后改为胰岛素皮下注射,老年人需预防低血糖(血糖维持8-10mmol/L)。
三、电解质动态管理
-
优先补钾
- 血钾<3.3mmol/L立即补钾(浓度≤40mmol/L);
- 尿量<30ml/h时暂停补钾,监测肾功能。
-
同步补磷/镁
- 血磷<0.3mmol/L或血镁<0.5mmol/L时补充,改善细胞代谢。
四、谨慎纠正酸中毒
- 补碱指征严格把控:仅pH<7.1或HCO3⁻<5mmol/L时,按1-2mmol/kg缓慢输注5%碳酸氢钠;
- 老年人补碱后需监测血钾(易诱发低钾)及血气变化。
五、并发症与诱因处理
-
感染控制
- 老年人80%以上DKA由感染诱发,需早期使用广谱抗生素。
-
器官功能保护
- 合并心衰者限制补液总量,必要时使用利尿剂;
- 肾功能不全者调整胰岛素剂量,避免药物蓄积。
六、特殊监护要点
- 持续心电监护及意识评估(谵妄、嗜睡提示预后不良);
- 24-48小时床旁守护,每小时记录生命体征及检验指标。
总结:老年DKA需在快速补液、胰岛素治疗基础上,结合心肺功能调整补液速度,严格把控补碱指征,优先处理感染等诱因,并通过动态监测实现精准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