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混凝土振捣不密实的问题,综合权威资料整理出以下防治措施及注意事项:
一、振捣不密实的主要原因
-
振捣棒操作不当
-
插入间距过大(>400mm)或过小(<30cm),导致部分区域漏振。
-
振捣时间不足(<10s)或过长(>30s),前者致密性差,后者易产生离析。
-
插入速度过快,未达到下层混凝土10cm深度。
-
-
混凝土配合比问题
-
骨料计量错误或配合比不准确,导致混凝土和易性差。
-
混凝土塌落度过小,易卡住振捣棒。
-
-
施工工艺缺陷
-
分层浇筑厚度过大(>500mm)未设置坡度或未覆盖下层500mm以上。
-
模板接缝不严、漏浆,或拆模过早导致表面黏附。
-
预埋件、钢筋密集处未采取专项措施。
-
二、防治措施
-
规范振捣操作
-
振捣棒垂直插入,避免碰撞模板、钢筋及预埋件。
-
分层厚度控制在300-500mm,超厚部分按1:6~1:10坡度分层浇筑。
-
每次振捣持续15-30秒,以混凝土不再下沉、无气泡、表面泛浆为准。
-
-
优化混凝土配合比
-
确保骨料计量准确,搅拌时间充足(≥5分钟)。
-
适当提高坍落度或添加减水剂改善流动性。
-
-
加强施工管理
-
模板表面清理干净,接缝密封,拆模后涂刷水泥浆增强粘结。
-
下料时分段分层浇筑,避免一次性下料过多。
-
预埋件、钢筋密集处设置专用绑扎或支撑结构。
-
三、特殊场景处理方案
-
表面修补 :凿除松散混凝土后,支设带托盒模板,用C35细石混凝土(掺8%膨胀剂)补强,表面涂刷水泥浆。
-
结构薄弱部位 :对梁柱节点等关键部位采用双层模板加固,确保振捣密实。
四、注意事项
-
天气炎热时调整分层厚度,避免过厚。
-
振捣后及时覆盖保湿,防止早期开裂。
通过规范振捣操作、优化配合比及加强施工管理,可有效防治混凝土振捣不密实问题,提升工程整体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