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病原与传播
- 病原体:主要由A组轮状病毒引起,病毒通过污染的食物、水源或接触传播,也可通过气溶胶经呼吸道感染。
- 高发人群:6个月至2岁婴幼儿因免疫系统未成熟,更易感染。
2. 典型症状
- 潜伏期:通常1-3天。
- 初期表现:急性发热(37.9-39.5℃)、呕吐,随后出现黄色水样或蛋花样腹泻,无黏液脓血,每日可达5-20次。
- 伴随症状:部分患儿伴有腹痛、腹胀、恶心,严重时可导致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
3. 治疗与护理
- 无特效药: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如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蒙脱石散保护胃肠黏膜、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等。
- 饮食调整:暂停乳类喂养,选择无乳糖奶粉或清淡易消化食物。
- 重症处理:若出现严重脱水、持续呕吐或发热,需静脉补液或就医。
4. 预防措施
- 接种疫苗:轮状病毒疫苗可有效降低重症风险。
- 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避免接触污染物品,及时清洁呕吐物和排泄物。
5. 病程与预后
- 多为自限性疾病,病程一般3-8天,多数患儿可自愈。
- 少数可能并发心肌炎、惊厥等,需密切观察并及时就医。
若孩子出现频繁呕吐、脱水症状(如尿量减少、精神萎靡)或持续发热,建议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