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病因与易感人群
- 病原体:大肠埃希杆菌是人体肠道的正常菌群,但在免疫力低下时可引发感染。其感染途径包括吸入口咽部定植菌、血行播散或邻近器官感染扩散。
- 高危人群:常见于老年体弱者、慢性基础疾病患者(如高血压、慢阻肺)、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或广谱抗生素者、危重病患者(如脑出血、恶性肿瘤)及免疫功能缺陷者。
2. 症状表现
- 典型症状:寒战、高热、咳嗽(黏痰或脓痰,可能带腥臭味)、胸痛、呼吸困难等。
- 伴随症状:部分患者伴有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 严重表现:极少数患者可能出现意识障碍(如嗜睡)、末梢循环障碍,甚至休克。
3. 并发症
- 肺脓肿、胸腔积液或脓胸、心肺功能不全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4. 诊断方法
-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痰培养、血培养及药敏试验是确诊的关键,需多次采集合格痰标本以排除污染。
- 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或CT显示肺部斑片状浸润或实变影,多见于下叶。
5. 治疗原则
- 抗生素治疗: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药物,常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噻肟)、氨基糖苷类(如阿米卡星)或喹诺酮类(如环丙沙星)。耐药菌感染时可能需使用碳青霉烯类(如亚胺培南)。
- 支持治疗:包括退热、止咳祛痰、补液、氧疗及基础疾病管理。
- 并发症处理:如胸腔积液引流、机械通气等。
6. 预防措施
- 加强营养、增强免疫力,避免滥用抗生素,注意手卫生和环境卫生。
- 危重患者需严格无菌操作,减少院内感染风险。
总结
大肠埃希杆菌肺炎多发生于免疫力低下人群,需通过综合治疗控制感染并预防并发症。早期诊断和针对性用药是改善预后的关键。